沈帥青:有圖有真相? 防假新聞毁企業形象

City

發布時間: 2018/12/21 00:10

分享:

分享:

作者Facebook專頁

網上熱傳一張串錯英文字的港鐵站牌,現已證實是惡搞。有圖未必有真相,假新聞猖獗為企業帶來新挑戰,企業除了可借助科技闢謠外,更需打造良好形象,穩固人心。

近日一張網上廣傳的照片上,驚見香港國際機場港鐵站廣告牌將「Merry Christmas 」串成「Marry Chirstmax」,一時淪為網民笑柄,但亦有人認為字體底色與背景不符,質疑是改圖。港鐵已經澄清,有關廣告牌其實一直顯示「全城最快直達市區 」的字句。

網絡潮語「有圖有真相」早已不是真理,網上散播謠言者不但會改圖,更會利用真實圖片訴說不真實的故事。外國社交媒體上廣傳一些透明條狀生物的照片,聲稱是可口可樂樽裝水內發現的寄生蟲,美國CBS旗下的WUSA9電視台今年闢謠,指出照片中的生物是一種年幼鰻魚,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(FDA)亦確認,從未發現有關產品出現問題。

假新聞的麻煩之處,便是其散播之威力。美國麻省理工今年審視過去10年間、逾300萬人在Twitter上的帖文,發現謠言被散播的機率比新聞多7成,散播速度更要快上20倍。企業更不能指望謠言止於智者,以可口可樂為例,WUSA9發現有關透明寄生蟲的謠言可追溯至前年,雖早已被多番澄清,但至今不少人仍深信不疑。

各大社交媒體已嘗試補救,例如Facebook用大數據科技,發現不少假新聞離不開「標題黨 」添油加醋的模式,為吸睛而用詞誇張,有助自動篩走。Google亦一直更改演算法,避免用家接觸疑似假新聞,並限制散播假新聞的平台的廣告收入。

對企業而言,在假新聞猖獗的時代自保,既需有針對謠言的應急計劃及公關人員,亦需明白預防勝於治療。時下消費者比以往更重視企業責任感,市場調查機構尼爾森發現,亞太地區多達64%消費者會因為企業有道德而幫襯。美國公關公司Endelman指出,企業抗衡假新聞的重要一環,便是注意平日的操守及服務質素,贏得消費者信任。

企業平日需在消費者身上花功夫,在媒體方面亦需多加注意。《福布斯》建議,企業平時與媒體保持良好關係,有助提升正面新聞曝光率;一旦出現負面報道,需即時聯絡發布平台,了解緣故,並提高透明度,挽回消費者信心。

企業不論規模大小,皆可能受到謠言影響。社交媒體借助科技打擊假新聞,成效仍有大幅改進空間,企業自保更需在媒體及消費者方面下工夫,網絡年代信奉清者自清,無疑任由宰割。

假新聞時代 企業自處招數

  • 迅速闢謠:美國公關公司Edelman表示,公司被謠言困擾時切忌不予置評,因保持緘默的時間愈久,失去的顧客愈多
  • 關注媒體:《福布斯》建議,企業應時刻關注名字有否出現在印刷或網上媒體,若有任何負面報道應盡快與寫作者聯絡,了解問題出在何處;平日亦應與媒體保持良好關係,增加正面宣傳的機率。
  • 真誠待客:心理學家Kenneth Faro指,64%消費者會因信任品牌而購買產品,企業道德及透明度若能提高,更能讓消費者在面臨謠言時對企業保持信心。

撰文 : 沈帥青